您当前位置:

贝搏体育 > 贝搏体育动态

室内空间的动态化设计初探

发布时间:2023-02-04 浏览次数:

  j9九游会j9九游会j9九游会进而,我们可以推断出动态化设计中也必然包含“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并且是缺一不可的。

  不同室内空间对设计更新周期性的长短要求是不同的。在我国,餐馆、美发厅、服装店更新周期平均为2-3年;旅馆、宾馆的更新周期为5-7年。随着商业竞争越发激烈,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2]。总的来说,商业空间更新周期比居住空间要短很多。当然,随着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审美标准以及对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求也越加多样化,无形之中使得室内空间设计“折旧率”在大大提高,民居室内空间的更新周期进一步缩短。

  由于近年来室内空间的更新周期性越来越短,因此在选择材料上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美观、更新、再利用等因素,应谨慎选择昂贵耐用的材料。

  首先,树立一个可持续的室内空间装饰的观念至关重要。合理运用设计及施工手法,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减少施工过程造成的损耗及浪费;尽量精简材料的人为加工程序,使用相对简单的加工手法,如撕、剪、折等物理性方法,避免二次污染;充分挖掘可回收利用的“二次材料”的潜力,可进一步降低成本[8]。

  首先,在装修方面。在建筑内、外墙装修时,对尺寸接近的构件,如窗扇,门扇等,确定统一的尺寸,使其具有相同的框架和不同的细部构造,便于灵活地交替使用,使人耳目一新,达到“活变”的效果。(图6)这种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中柯布西耶提出的“居住机器”或“装配式房屋”中的模数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现代室内设计有着一定启发意义。

  1929年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图8)作为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是现代主义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流动空间”理念付诸实践的一个载体。密斯的

  “流动空间”作为空间的一种类型被提出,它区别于传统建筑中封闭、固定的空间,它使用轻质竖向分隔,使得室内空间分而不断、连续流转,室内外环境相互交融,带来一种流动、变幻的空间体验[6]。

  1932年威森豪夫住宅展览会上,密斯设计了一幢作为整个计划中央核心的公寓建筑,对于他的方案(图9),密斯认为框架结构已经成为最适宜的系统,它可以使理性建构的方法成为核心,因此空间就可以通过使用可活动墙体来进行分隔,这样能满足大部分的正常需求[7]。这其实就是他所提倡的一种空间维度上的易变性。

  这其实体现出一个“重装饰,轻装修”的一个低碳设计原则,也符合未来工业化装配住宅“统一装修、个性装饰”的绿色发展趋势。

  当代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并非空穴来风、无本之木。回溯中国传统民居以及西方19-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会发现空间动态化设计的理念虽然没有被完全明确提出,却已经在实践中被一部分人有意

  尽量选用可移动的轻质墙体、家具、陈设、绿化等来对空间进行划分与装饰,保证内部的空间动态性,做到灵活扩展,满足不同功能对空间的需求。(如图10,11)定期地对已有的装饰物、陈设等进行重新布置,使空间始终保持一种鲜活生动氛围。也可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且有方向感的线型装饰来增强室内空间的流动感。比如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路易斯大楼在室内的顶棚的设计上使用了强烈的流动线)。

  东方的中国传统民居(以浙江为例)中主要侧重体现的是一种空间维度上的流动性与易变性的结合。李渔的“贵活变”理念更为全面,既有是空间维度上的易变性,又有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性。而在以密斯为代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中,更侧重于空间维度的流动性与易变性。

  清代文人李渔所著《闲情偶寄》是一本古代士大夫生活艺术的理论著作,其中对建筑空间的相关阐述有着他独特的见地。“幽斋陈设,妙在日新月异”、“与时变化,就地权宜”就表现了他“贵活变”的论点。李渔提到的“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5],这一观点极具现代设计意识,即应当刻意对建筑空间进行求新、求变的营造,使室内空间一直保持一种生动变化的气氛,从而能够愉悦人心。李渔对“活变”原则也提出了应用的方法,其要点为:

  现代室内设计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快速的现代社会节奏以及室内空间复杂又多变的功能需求,装饰材料、构配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无形之中使得室内空间设计的“折旧率”大大提高,同时使用者的审美喜好及品味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流转在不断地变化,这些因素均使得室内空间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在一个相对稳定时间段之内,由于对室内空间功能多样化需求,要求分隔后空间应具有流动性与易变性。综上两点,现代室内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均具有动态化的设计需求。

  当代室内空间的动态化设计理念是东西方优秀建筑空间理念的一次汇流。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的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与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民众审美多元化,以及学科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这种趋势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要求设计师对空间更充分更动态化更多功能的利用,更新周期缩短所带来的材料资源的浪费也要求设计师对材料再生、再利用等方面要更加关注,从而能够达成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轻质隔断,不仅造价低廉,而且拆装方便,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变换隔墙位置。在农忙、养蚕季节或有其他需求时,可以把相邻房间的隔断取消,合几个小房间为一个大间,临时辟为生产劳动的场所。甚至在炎热的夏季,将紧邻天井、庭院的隔扇门拆卸,使室内外空间交融一体,可以有效地通风、降温(图5)。

  浙江传统民居房屋内部空间通透、多变,极具动态性,以上提到的具体动态化设计操作方法都是具ຫໍສະໝຸດ Baidu借鉴意义的。

  浙江传统民居房屋,内部分间多用木板隔断(图2),也有用竹篱笆外抹灰泥的薄墙、竹席编的隔屏以及悬吊式的隔屏(图3)[4]。总之,大多是采用了轻质分隔部件,分隔开来的空间均不会隔死,达到一种半分隔半连通的状态,按照相应的功能再进行灵活地安排(图4)。有很多地方是隔在2米左右的高度,上面与邻室相通;或是隔一边空一边,间与间一半连通,一半分隔,往往不设门;有时也会利用柜子、书架等家具来做房间的分隔,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良好的穿堂风。由于和邻室的空间不隔断从而可以相互因借,使得原本面积很小的房间也不觉拥塞狭窄。

  树立一个更新周期观念,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材料的选择,造价的控制,需对投资、美观、更新等因素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流动性空间观点是将室内空间看作一种积极生动场域,而并非一种静止或消极空间。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当追求连续运动的空间融合,而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3]。另一种可能在于运用可动的分隔空间手段(如隔墙、家具等),空间能够随之运动而动,旨在达到一种能够随着不同功能对空间进行自由分隔的目的,即创造空间的易变性。

  中国传统民居(尤其是南方地区)在室内空间营造方面有着很多兼具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巧妙的动态化设计。虽然这一系列设计方法从来没有作为动态化设计概念被提出,然而其具体操作形式却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动态化”的特点,并一直延用至今。

  早在清代,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书中提出了“贵活变”室内设计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具有超前意义,如今它跨越数百年到今天,作为当今动态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又是如此的恰如其分。

  19-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可谓改变了全世界建筑设计理念与手法,而室内空间作为与建筑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也在两者的互相影响下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其中作为建筑师兼室内设计师的密斯.凡德.罗更是提出了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少即是多”、“流动空间”理论,可谓当代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理念的源头之一。

  在提及“动态性”这个抽象名词时,人们首先会想到与运动有关的具体事物,比如流动的水,舞动的人(图1),以及飞驰的车等。进一步扩展到对事物运动状态联想,如奔腾或者缓流,腾空或者落地等等,继而获得对其运动状态认识,如连续性、变化性、不稳定性等[1]。从以上对“动态性”的种种联想以及意义扩展中,不难发现其无法摆脱的最重要的属性,便是“时间”与“空间”的合一性。

  [2]刘永东.从装饰走向设计——室内设计语言的发展[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04:24-25.

  [4]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0-116.

  【摘 要】室内空间的动态化设计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阐释了动态化设计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内涵,并且尝试在中国传统民居空间营造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去探寻空间动态化设计的源头,最后初步地给出了动态化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操作方法与原则.

  [6]李敏,张乘风,孙琦.流动空间——凡•杜斯堡对密斯•凡•德•罗建筑设计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8:50-51.

  [7][英]彼得.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刘寒青.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美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其次,在陈设方面。对室内陈设物品的摆放要加以活变,通过把长期单独放置的器物替换位置或可以组合放一处;变换器物放置的远近位置、上下位置;对搭配摆放在一起且不宜分开的器物进行位置互换(图7);对特殊器物(如香炉等)则采取动静相济的原则。

  李渔提出“贵活变”设计原则及 “与时变化,就地权宜”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时间与空间合一的动态设计理念,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有着很深刻的指导意义。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联系电话:400-123-4567

E-mail:admin@cfhhscjg.com

服务热线:13800000000

关注贝搏体育

Copyright © 2018-2024 贝搏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930号